《屠呦呦传》
《屠呦呦传》编写组 编写
人民出版社
本书分“呦呦初鸣”“向医而行”“矢志寻蒿”“中国神药”“享誉世界”等6个部分,清晰描述了屠呦呦及其团队坚守科研寂寞、“久久寻蒿”、终于发现青蒿素的艰辛过程,以及屠呦呦斩获诺奖给当代人乃至后人所带来的深刻启示。书中还附有屠呦呦赴瑞典出席诺贝尔奖颁奖典礼时在卡罗林斯卡学院发表的演讲全文。
《彩色的阅读教室》
周其星 著
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
这本书重点描述了一位光芒四射的老师的形象,希望让更多的老师看到一种可能性,那就是:这位老师的教育行为并不是完美无缺的,他的教学水平并非不可逾越,只要你充满热情和理想,勇敢地去尝试,也能打造一间属于自己的彩色阅读教室。
《草木缘情:中国古典文学中的植物世界》
潘富俊 著
商务印书馆
本书为我们描绘了中国古典文学中的植物世界。作者累积近半个世纪的研究,在书房中遨游文学世界,在田野中实地探访中国古典文学中的每种植物,考评大地自然生态,还原几千年来文人笔下的植物原貌,解析不同时代有着不同名称与寓意的植物面貌,并找出植物引进中国的脉络,同时分辨虚实,厘清文学作品的写实与想象。
《〈三体〉中的物理学》
李淼 著
四川科学技术出版社
本书讲述的是从牛顿力学到相对论,从量子力学到弦论,从多维空间到黑洞,从宇宙的诞生到最后的终结……涉及物理学和宇宙学前沿的多个方面,系统分析了《三体》中诸多“超级神器”在未来出现的可能性,诠释了《三体》中的物理学疑难问题,指出并订正了其中一些物理设定的“硬伤”。这是一部奇特的科普书,生动展示了宇宙的生死,世界的实在性和不确定性,乃至人的自由意志。
《读懂孩子——心理学家实用教子宝典(12-18)》
边玉芳 著
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
本书是作者基于心理学的研究成果,向家长介绍0~18岁孩子发展的规律,剖析不同年龄段孩子容易出现的各种情况,以心理学的视角,解读孩子产生各种行为的原因,同时,基于孩子身心发展的规律,提出建设性意见。目的在于让家长明白孩子的成长情况,转变教育观念,学会遵循规律教育孩子、科学地培养孩子。
《博物自在》
刘华杰 著
中国科学技术出版社
本书以常见问题回答的方式回应了有关博物学的若干疑问,包括博物学是干什么的,它与地质学、生物学、生态学、保护生物学的重要渊源,博物学是否有用,对于明确博物学的性质以及恢复博物学均有重要参考意义,并通过实例展示了博物学的存在形式以及可能的参与方式。
《硬派健身》
斌卡 著
湖南文艺出版社
本书讲述了网络健身达人科学健身的经验和知识。10年前,本书作者开始了自己的健身训练。10年以来,有太多的人云亦云,太多的误人子弟,太多的急功近利,让作者在健身之路上听信了不少错误的传言,走了不少弯路。10年后,写成此书,希望成为众多热爱健身之人的第一本真正健身书。
《树的秘密生活:它们如何生存,如何与我们息息相依》
〔英〕科林·塔奇 著
姚玉枝 彭文 张海云 译
商务印书馆
本书是一本主要与树木科学相关的书,运用现代科学的手段,告诉我们有关树木的知识。书中的内容,大部分是关于树木是怎样诞生的、树木的种类、生长分布及其成因;它们在自然界中是怎样生存的,与周围的生物是怎样竞争与合作的。
《秘密花园——一本探索奇境的手绘涂色书》
〔英〕乔汉娜·贝斯福 著
北京联合出版公司
本书是一个既可以涂色、又可以寻宝,既可以娱乐、又可以学习设计的奇妙作品,用各种繁复奇幻的植物和花纹为世界各地的读者打开了魔法世界的大门。读者可以通过自己的想象,为每一张精致的黑白手绘图增添颜色,更可以在空白的地方创造新的图案,还可以把书末的提示清单作为根据,在每一页寻找作者隐藏在图案中的昆虫等小生物。
《那些古怪又让人忧心的问题》
〔美〕兰道尔·门罗 著 朱君玺 译
北京联合出版公司
本书内容来自作者的“What If”科学问答专栏,轻松幽默地将各学科知识跃然纸上。如果人体内的DNA瞬间消失了会怎样?如果把海水抽干会怎样?如果地球膨胀得像太阳一样大会怎样?牛排从多高的地方掉下来正好烤熟?全人类搬离地球需要几步?诸如此类的怪异提问,回答科学严谨却不失可读性。
发布者:图书交易网,转转请注明出处:https://www.bookb2b.com/archives/14374